外球笼

有历史 有生活 中轴线上故事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纵贯南北、联通古今的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历史与文明的印记,更是生生不息、鲜活灵动的活态遗产,700多年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与一代又一代人的日常密不可分。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有许多见证者、参与者、保护者,他们或在中轴线周边成长,或从事相关工作,或自发参与保护,或不断推广传播……

  本版推出特别报道,邀请周边居民、研究者、外国友人、导游等分享他们与北京中轴线的故事,讲述这条承古拓今的“城市之脊”如何诠释古老与现代交融的生动图景。

  钟鼓楼在中轴线最北端。我住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就在钟鼓楼附近。我在这里出生、长大,祖辈也生活在这里。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我倍儿高兴!

  北京有句老话,“东单西四鼓楼前”。早年间,钟鼓楼是北京城的商业区之一,聚集了不少商贩和民间艺人,曾被称为“小天桥”。这里有我小时候的美好记忆。

  我家就在钟鼓楼下的一个院子里。这些年,随着老城改造、街区更新、“美丽院落”打造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居住环境大有改善。院内上下水改造,更方便了;胡同里青砖灰瓦、红门绿窗,更漂亮了。站在自家院子里,抬头就能看见蓝天下的钟楼鼓楼,感觉特舒坦。附近的许多文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钟鼓楼地区成了“打卡”地标之一,慢慢的变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每天钟鼓楼广场上,老街坊踢毽跳绳,许多路过的游客自发加入,欢笑声传得很远。

  大家爱到钟鼓楼这里来,喜欢的就是这儿的烟火气、北京范、文化腔。作为老钟鼓楼人,我很自豪。钟鼓楼的事就是咱的“家事儿”。这些年中轴线申遗,我就想要出一份力。

  申遗离不开平安祥和的氛围环境。我们钟楼湾社区成立了一支夜巡队,我和另外3名老党员第一时间加入。社区有11条胡同、2300余户居民,我们4个人以豆腐池胡同为界,两两结对,每天晚上8点半开始巡查一圈。成立7年多,夜巡队巡查风雨无阻。起初,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帮粗心的住户关门防盗,后来逐步拓展到消防、卫生、指路等很多方面。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大伙说我们的工作让社区更有家的感觉。

  今年初,我有幸成了一名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和老邻居们一起守护家门口的文化遗产。如今,中轴线申遗成功了,未来会有更多人慕名而来。守着中轴线这个“全人类的财富”,我不仅要当好监督员,还要当好宣传员,把我知道的钟鼓楼的家常事、文化事讲给更多人听。

  景山后,鼓楼前,万宁桥在正中间,中轴线上第一桥。位于古积水潭东部边缘的万宁桥,被认为是北京中轴线最初设计的起点。

  历尽沧桑的万宁桥,至今仍然具备联系城市南北交通的功能。我从2019年开始给万宁桥做“体检”,比如用地质雷达检查桥体内部是否有空鼓,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外观尺寸系统测量等。经过5年的工作,我们已为万宁桥建起一套可量化的检测体系。据此,文物保护人能对桥梁进行精准保护修缮。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治已病”,更要“治未病”。我一开始是从事文物保护材料开发研究工作的。我在工作中发现,文物保护往往需要把病害、病变提前诊断出来,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由此,我萌生了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想法。

  这些年,沿着北京中轴线,在钟鼓楼、景山、太庙等建筑群,都留下了我们团队的足迹。针对我国古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我们运用微钻阻力仪、应力波等技术方法进行无损检测探伤,把对文物的“望闻问切”变得更精准、高效。

  中轴线是北京的空间之轴、文化之轴,对我而言,也是一条生命之轴。1982年,我出生在中轴线旁。打小印象最深的就是炎炎夏日到天坛乘凉、遛弯。父母还会带我爬景山俯瞰故宫、登钟鼓楼击鼓撞钟,下来后再吃碗炒肝儿、喝瓶汽水儿,特别过瘾。2005年,我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天坛祈年殿建筑群修缮工程。此后近20年,我一遍一遍走在中轴线上,呵护着这里的每一处文物古迹。

  我生在中轴线旁、长在中轴线旁,很大一部分工作围绕着中轴线,可以说,中轴线早已融入我的生命,就像陪伴着我的家人。与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物相比,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文物保护事业中,我又是何其有幸!

  向世界讲好北京中轴线日,我和家人在旅途中得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消息,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我来自荷兰,在北京中轴线年。因为工作缘故,我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一直在世界各地奔波,参与过多个城市的生态和环境规划项目。在走过30多个国家之后,2004年,我和妻子将家安在了北京东城区的钟鼓胡同里,走路几分钟就能到景山公园。这么多年,我们一家人喜欢在景山公园遛弯,到钟鼓楼广场玩耍,孩子在永定门附近学芭蕾,我们的生活沿着中轴线展开。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站在景山公园万春亭远眺的情景:向北可一眼看到气势恢宏的钟鼓楼,向南是雄伟壮美的紫禁城,对称建筑带来的美感、城市规划者的匠心让人难忘。我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陆续读了不少与北京中轴线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此后,每当来了朋友,我总会带他们登上万春亭,向他们介绍北京中轴线深厚的历史文化。

  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文物建筑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胡同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拿钟鼓胡同来说,与我刚刚入住时相比,如今的环境更宜居:公共厕所有专人打扫,干净又整洁;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入了地,视野更开阔;取暖做饭“煤改电”,空气更洁净,胡同生活越来越舒适。

  值得自豪的是,我也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出了一份力。我和妻子参与了北京中轴线主题国际传播纪录片《京之轴》的录制,从居民的视角,向世界讲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我还以外国专家的身份参加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的修改。

  今年1月,我被聘为首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我第一时间在社会化媒体上分享了这一喜讯。

  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是城市规划中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未来,我会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向世界讲好北京中轴线的故事,希望更多朋友透过这扇窗,感受古老东方文明的独特魅力。

  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北京中轴线,想把它最美的一面带给游客看、讲给游客听。在我带团游的线路中,有一条“中轴揽胜壮美北京”的线路。我会带着游客先来到景山公园,登万春亭眺望北京中轴线,再经过地安门内、东不压桥、玉河故道、万宁桥、什刹海等,最后到达钟鼓楼。

  我对北京中轴线游览线路的设计源于一次编书。2018年,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关于外语导游讲解的规范,让我负责关于中轴线、故宫、天坛等部分。为此,我深入研究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名胜古迹,看历史书籍、去现场探馆……我发现,北京中轴线太了不起了!我很庆幸生活在北京,每天都可以观察它、了解它,思考怎么样讲好它的故事。

  穿梭在北京中轴线上,有一种古今对话的感觉。这座城市有历史、有生命、有生活,历史古迹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设计游览线路时,我发现,传统的观光大车进不去胡同,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走下来有些远,思来想去,不如设计一条骑游线路。边骑行、边讲解,不仅能带着游客参观名胜古迹,还能“钻”进胡同里探访博物馆、名人故居,让游客在骑行中感受古都风韵。没想到,不仅外国游客喜欢骑游,本地市民也被这条线路“圈粉”。

  好的线路,还得搭配好的讲解。“三分游,七分讲”,我积累了一个一直更新的北京中轴线万多字,包括名胜古迹、历史背景和文化、老北京非遗技艺等。我还成立了工作室,和20多名导游一起向人们介绍北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北京。

  我是双语导游,面对现在火热的入境游,我特别想对外国游客们说,“我在北京中轴线等你”。北京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不少外国游客沉浸式体验中轴线之后,爱上了北京和京味文化,这让我感觉到很自豪。最近,我打算再多做一些实地调研,看看如何逐步优化漫步和骑游的游览线路,让更多人感受壮美中轴线。

  作为中国申遗代表团随行成员,我有幸在现场见证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我与北京中轴线月,我们和北京市文物局达成合作,启动“数字中轴”项目,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从那时起,如何将数字技术运用到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中,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申遗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价值阐述。这种价值阐述,本质上也是对文化遗产信息的重新挖掘。为此,我们打造了申遗文本的阐释平台——“北京中轴线官网”,并通过数字孪生、云渲染等技术重点打造“北京中轴线D产品,展示北京中轴线多年来的历史变迁。

  如何对北京中轴线的价值进行更有效的阐述,将专业相关知识转变为公众能够理解的内容?数字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我们团队设计了“数字打更人”项目,动员志愿者参与。志愿者通过“云上中轴”小程序,扫描遗产点界桩二维码,对建筑本体、界桩进行拍照,形成的数据通过审核后,可以实时传送到遗产监测平台,助力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目前,已有近2万人成为该项目的志愿者。

  我们还设计了“数字中轴小宇宙”,这一产品通过多维空间的数字展陈,营造一个开放、交互式的视听空间,尽可能向用户展现古人通过建筑所表达的时空想象,给用户所带来全新且独特的体验。“数字中轴小宇宙”研发历时近3年,前后迭代了542个版本,有近百名研发人员参与。

  “数字中轴”项目的建设过程和成果,证明数字技术不但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支持,还可以在活化利用、传承创新等方面解锁新模式。

  回想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多国代表积极表达对北京中轴线的尊重和认可,我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正以独特的魅力受到世界的关注和喜爱。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Copyright © 爱游戏官网下载APP-爱游戏体育登录  鲁ICP备18039712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