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出口国,也是最大的自行车保有国,是名符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在七八十年代,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乡镇的农村,自行车的身影都是随处可见。无论人们是上班、上学,还是郊游、走亲访友,自行车都是人们最常用的代步工具。可以说,自行车凝结了中国几代人的记忆,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有着浓厚的“自行车情结”。
九十年代后,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提升,小汽车逐渐走进千万个家庭。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汽车市场,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王国。只是今天的自行车不再只是脚踏式的,而是换成了电力驱动罢了。
自行车的发明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1790年,法国西夫拉克伯爵发明了一种用两个木轮直线排列的最简单的自行车。它没有链条,人坐车上以两脚蹬向前行驶。1853年,德国人费歇发明了由金属制成、装在前轮上的自行车踏板,骑车人可以靠蹬踏板驱动车子,工作速度大大提高。
1869 年,英国人谢尔查发明了链条和中轴,并以空心钢管取代木头车架;到了1880年滚珠轴承又被应用到自行车上。1885年,英国人斯塔利发明了全套自行车链条传动装置,把脚踏板的运动用链条从前轮移至后轮,自行车的运动更加合乎结构力学原理,现代意义上的自行车从此产生。
两次战争之后,清政府本着“师夷之长以制夷’的态度,有目的的去加强和世界的联系,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并派人去西方国家学习。就在这时,自行车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人的视野里。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洲,在巴黎街头看到了许多骑着自行车的少女。李鸿章大感惊奇,上前询问,并将慈禧亲赐的一个香袋转送给一位骑自行车的法国少女。这也成了李鸿章访欧的一大佳话。对于李鸿章来说,闹市之中,少女骑自行车翩翩而至,是一件大为稀奇之事。
实际上,在李鸿章访欧之前,上海街头已出现了自行车的身影。当上海的自行车虽然仅有几辆,但是”自行车“这个汉语词语就是产生于1868年的上海。当时有洋人在虹口设置自行车收费骑车体验点,游人络绎不绝,很是赚了不少银子。
上海的自行车是由侨居的外国人带进来的,很快成为上海街头一景。葛元煦在《沪游杂记 》中描写他所看见地上海街头自行车时说:“车子有前后两个轮子,中间是车座,前轮的两旁各有一个踏蹬,还有链条,前轮上方有横木作为扶手。人骑车上,两脚踏蹬子,运转如飞。两手握横木,使两臂撑起,速度快如马车。”
十九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的增辟以及自行车自身的改进,自行车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1898年的《申报》曾经报道过:“脚踏车之风盛行于沪上,华人能御者亦日见其多。轻灵便捷、其行若飞。”根据上海海关的统计,仅在1903年,上海进口自行车便高达五千多辆。这些自行车主要的去向是东部和南部沿海口岸城市,或者长江沿岸的口岸城市。
在这些进口的自行车中,日本车占了绝大多数。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迅速崛起为工业化强国。虽然日本自行车无论是质量还是产能,都比不上英、德等国,但日本利用低价倾销策略,很快占领了中国市场。
清末自行车价格昂贵,车价始终在80元上下,相当于今天一辆中档汽车的价格。1905年,天津日商开设的加藤洋行为推销日本自行车,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每辆车价70元;若采取一次付款方式,价格仅为65元。这种廉价倾钞和分期付款的方式,使得日本自行车后来居上,抢占了欧洲自行车的市场占有率,也挤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民族自行车工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关键生产技术还依赖进口。另外,制造自行车的金属也不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因此根本不是日本车的对手。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自行车更是了中国市场,在所有进口自行车的份额中占据了九成以上。
抗日战争中,日本人也在中国开设自行车生产工厂,其中”昌和制造所“是日本最大的海外自行车生产厂商。这家工厂不仅生产自行车,还为日本军队生产”樱式“步枪和刺刀,打着和平的幌子,协助日本法西斯屠杀中国人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昌和制造所“的重心转向为日本生产战争所需的军工产品为主,给了国产自行车一定的喘息空间。这时的中国的民族工业,摒弃矛盾,同心协力,使得国产自行车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二战之后,随着日本的投降,日本自行车也退出中国市场,中国的自行车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以国民政府主管的”上海机器厂“为龙头,其他民营自行车厂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到了解放初期,全国共有自行车生产厂商199家,实现年产近十万辆的规模。
解放后,上海市政府将自行车的商业、修理业和橡胶车胎业三个进行整合,于1950年5月成立了新的上海市自行车商业同业公会。参加这个公会的商家达到了114家。新中国的自行车工业在新兴市场的引领下,了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了经济封锁,但中国的自行车工业在面临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更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但是人民政府通过给自行车企业发放贷款,以及通过加工定货、收购包销等方式,解决了企业的困难。
随着新中国建设的日新月异,新中国的自行车普及率也慢慢变得高。从第一个五年开始,通过公私合营、加工定货和收购大部分产品等形式,中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行车企业,奠定了中国自行车工业发展的基础。从1949年到1990年,中国自行车工业以年平均递増20. 4%的速度发展,变成全球自行车生产大国。
到上世纪末,新中国累计生产自行车5.1亿辆,累计出口自行车2700万辆,总产值累计达741亿元,上缴税利161亿元。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自行车的发展重点已由产量转向质量、品种和效益.,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中国自行车行业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全行业有生产企业600多家,年产量维持在3000万辆以上,目前行业已进入“品牌众多、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勾画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倡导生态文明、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已成共识。
电动自行车产业的正是顺应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潮流,正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之中。从绿色低碳的角度来看,电瓶车的排放强度仅为摩托车的27.8 %,每1千万辆电瓶车替代燃油摩托车,其环保效果就等于再造一个小兴安岭,每3千万辆电动车节约能源的效果就等于增建一个三峡水电工程。
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国自行 车行业显出“二分天下”的新格局。外资企业已被国内市场所接受,在 中高档自行车市场中找到了位置;充满了许多活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强劲。我国自行车行业的前景仍然十分美好,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王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刚向美国否认完“强迫劳动”,宁德时代就被曝要求员工896,奋斗100天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知名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被指长期家暴,连咬带打,妻子怀孕7个月时仍被打得满头包,“为了孩子不得不忍”
卖海鲜年入10亿,80后海归冲击港股IPO,北斗星通、顺为、元璟等参投
Copyright © 爱游戏官网下载APP-爱游戏体育登录 鲁ICP备18039712号-1 网站地图